长城网石家庄12月2日讯(高靖华 马国山 冯素琴 任文学)一望无际的流养池纵横交错,挖掘机、推土机往来穿梭......这是记者日前在井陉县冶河湿地“俄罗斯鲟鱼”养殖基地看到的情景。“俄罗斯鲟”自2000年“空降”井陉县以来,目前已由开始的不足百亩发展达1200亩,年内还将新增200亩,预计到明年底,养殖面积将突破2000亩,产量超过1000吨。
“俄罗斯鲟”是世界珍稀鱼类,俗有水中“大熊猫”之称,全身无骨刺,肉质鲜嫩,味道鲜美,倍受消费者青睐。但这种鱼对水质、水温要求苛刻。井陉县威州镇——孙庄乡一带治河湿地两侧10平方公里区域内地下冷泉水丰富,流量3.7立方米/秒,常年水温16.7—17.4℃,水质好且无污染,正好适合“俄罗斯鲟”繁养。2000年,北京鱼泉水产良种技术有限公司投资200万元,在此建起流养池,成为井陉县“俄罗斯鲟”养殖第一家。
自“俄罗斯鲟”落户井陉县以来,价格持续走高,目前产地批发价达40元/公斤,且供不应求。北京鱼泉水产良种技术有限公司作为第一家“吃螃蟹”者也赚了个“盆满钵满”。目前,这家公司养殖面积已发展到200多亩,年产鲜鱼200多吨、鱼苗50余万尾,年产值上千万元。在这家公司的带动下,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在这里落户,目前养殖户已达21家,养殖面积达1200亩,年产量600余吨。
鱼泉公司技术员刘兵海深有感触说“这种鱼需氧量大,一旦氧气不足,半小时就会窒息死亡。井陉县供电部门在这方面给了我们很大支持。”他告诉记者,公司在这里一落户,电力部门就帮他们架设了30多米高压线千伏安变压器一台,并为他们安排了专职“电保姆”,负责用电设施的定期检修和随时抢修,确保了制氧设备的正常运转。为扶持“俄罗斯鲟”养殖,井陉县还从引导集约化养殖入手,把威州镇——孙庄乡一带治河湿地两侧10平方公里范围划定为养殖基地,统一规划,整体开发,同时,还对上游固底钙镁建材工业小区进行了集中整治,淘汰排放不达标企业30余家,实现了污水“零”排放。
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河北频道
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·老区新貌丨左右江革命老区:边陲老区谱写开放发展新篇
【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·走进老区看新貌】荆楚儿女传薪火 英雄土地谱新篇
美国多位公共卫生专家:疫情信息统计新规损害数据完整性并给医院造成不必要负担
|